在全国不少地方,“机器换人”已成趋势。这会带来什么影响?对中国制造是好是坏?
企业拥抱“机器人”
【凤凰联盟机电小编给您带来解答】在许多地方,机器人都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江苏昆山,富士康工厂自2010年以来大量投入自动化智能生产线。有统计显示,在2013年至2015
年间,其工人数量减少近一半;在广州、武汉的美的工厂,美的家用空调用工人数已经从 2011年的5万人减少到2015
年的2.8 万人,未来将只保留三成工人。
事实上,这股潮流从几年前就开始了。《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提出,3年内广东将推动1950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计划。2014
年,东莞出台多项措施推动机器换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而早在 2012年,浙江省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机器换人”
。
不少地方政府投入财政资金支持这一转型过程。在浙江一些地方,专项补助最高可达投入额的12%;在广东佛山,“机器换人” 专项资金以4种方式帮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在广东东莞,自2014年起连续3
年,每年投入 2亿元专项资金。
机器不会弱化人
机器换人,会弱化人的作用吗?会让人失业吗?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机器人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更有标准化、精细化、效率高等优点,为东莞制造提供新的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广东省人大代表周广荣说,广东制造一方面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面临技术质量上的发展缓慢。从这两方面讲,“ 机器人”都对制造业有显著提升。
“整个劳动力正在发生结构变化”。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机械处处长王建宇认为,机器换人会减少对简单劳动的需求,但同时,机器人操作、维护、设计、生产等岗位则扩大了劳动力需求。
推动制造业变革
从“人”到“机器
” ,对制造业带来的变革显而易见。
以东莞为例,该市副市长贺宇介绍说,自2014年9月东莞在全国率先启动“
机器换人 ”计划开始,到去年底,东莞企业申报“机器换人”项目总数达到
1262 个,总投资超过100亿元,预计可以减少用工7.1万人,单位产品成本下降
10% ,劳动效率平均提高60%。
“目前中国的机器人数量还是太少”。贺宇介绍说,目前世界上使用机器人的平均水平是每万名工人使用机器人60台,韩国则达到每万名工人使用机器人 400多台,“中国目前的水平是30—40台,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
值得担忧的是,目前在国内工厂车间进行智能自动化作业的工业机器人大多来自德国、日本等国的企业。对此,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司副司长安筱鹏认为,当务之急是在短时间内,尽快培育出能够超越跨国公司的国内顶尖企业。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机器换人”成为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优势的重要抓手。“ 过去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土地和环境投入等要素驱动,今后我们要转向创新要驱动力。”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这样表示。